静言一听便知道她们要说什么,忙红着脸退了出去。
人都屏退了,周大娘子打开了手里的红漆匣子,取出一个象牙制成的蛋,小声道:“这是压箱底的物件,回头进了洞房,放进箱笼最深处。”
明妆瞧着干娘,大惑不解,“压箱底的?”
周大娘子把这对合的蛋掰开了,里面雕着一只浴盆,盆内抱坐着一男一女,口对口、身连身,因雕工实在是好,连那销魂的表情都栩栩如生。
明妆大窘,“这个……这个……”
周大娘子发笑,“这有什么,男女成婚都得经历,这叫人伦,没什么不好意思的。”一面重新合起来,交到她手里,“让陪房的妈妈小心藏着,一切有她安排,你只管踏踏实实拜堂行礼,等入了洞房,自然水到渠成。”说罢捋捋她的发,颇觉感慨,“当初你母亲万分放不下你,嘱咐我一定看顾你,到今日我亲手送你出阁,也算完成了你母亲的重托。般般,出嫁之后万要好好的,遇事夫妻有商有量,和睦最是重要,知道么?”
明妆道是,“干娘的话我记住了,出阁后一定收敛脾气,绝不使小性子。今日也辛苦干娘了,为我的婚事忙前忙后,不得歇息。”
她是周到的姑娘,话头上素来客气,周大娘子的忙碌她知道领情,那干娘忙也忙得舒心,因笑道:“这是高兴的事儿,还怕辛苦?”
回身看看隔帘的外间,芝圆和静姝两个坐在月洞窗前交流怀孕的心得,袁老夫人站在院里指派过会儿送亲的队伍……仔细听,隐约有鼓乐之声传来,众人都支起了耳朵。周大娘子说新郎子来迎亲了,忙招呼梳妆的喜娘过来,再替明妆补粉梳妆,自己协同两位舅母,兴匆匆赶往前院迎接新郎官去了。
儿女婚嫁须得按部就班,纹丝不乱,袁老夫人进来坐镇,含笑对明妆说:“咱们不忙,等乐官催妆了再起身。”
外面怎么热闹,内院的人看不见,只听一阵阵的笑声传进来,想必“拦门”的宾客正为难新郎官,要酒要利市吧!
终于鼓乐大作起来,门上的司仪高唱:“点朱唇,将眉画,一对金环坠耳下,金银珠翠插满头,宝石禁步身边挂……”
女使搀扶明妆起身,喜娘半蹲着身子,将两串组佩挂上了新妇的腰带。
只是尚不能出门,为显矜重还得继续促请,不多会儿便听见茶水司仪念唱:“高楼珠帘挂玉钩,香车宝马到门头。花红利市多多赏,富贵荣华过千秋。”
袁老夫人将一柄团扇交到明妆手上,复又仔细打量她一遍,这才温声吩咐:“时候差不多了,姑娘出阁吧,自此琴瑟和鸣,步步锦绣。”
明妆说是,福身拜别外祖母,再转身时执起团扇障面,这喧闹的世界变得迷迷滂滂的,只看见槛外的毡席上站着一个披红的高大身影,深深地望过来,向她伸出手,等着她一步一步走近。
眼里只剩下他,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,把自己交到他手上。这刻才确定自己果真要嫁了,还好最后嫁给了他。团扇遮挡她的视线,看不清他的脸,但她知道身边的人就是他,即便是闭着眼睛,也可以放心大胆跟随他的引领,往婚姻深处去。
大门外的龙虎舆早就等着了,迎亲和陪嫁的人排了好长的队伍。想来好笑,易园和沁园相距只那么一点路,怕是还没走上几步,前头开道的人就已经抵达了。
不过礼不可废,还是要像模像样地做足工夫。惠小娘将装有五谷的锦囊放进她手里,切切恭祝:“小娘子嫁入吉庆之门,今后五谷丰登,钱粮满仓。”
明妆退后一步,向惠小娘屈膝行了行礼。
到这里,就该辞别娘家了,陪嫁的女使上前搀扶新妇登车,明妆在帘幔低垂的车舆内坐定,听外面大肆举乐,天暗下来了,这热腾腾的良夜,将人心也炙烤得热腾腾地。
亲迎的队伍放缓了速度,马蹄声笃笃,踩踏得尤其短促,即便尽量缓行,不多会儿还是到了沁园大门前。
亲迎的男家,比之女家当然更为热闹,司仪捧着盛满谷豆铜钱的花斗在门前着力抛洒,噼噼啪啪一阵脆响,边上等候多时的孩子们欢呼着跑出来捡拾,礼官便趁机高唱:“避三煞,长命富贵,子孙恒昌。”
明妆被十全的妇人引领着,迈过马鞍和秤杆,迈进挂着帐幔的厅房,到了这里便可稍稍休息了。那些陪同前来的娘家人,则被男家的亲戚接进偏厅吃酒,三盏酒吃得急急忙忙,不多会儿就听说都回去了,外面欢声笑语,“亲送客”一完毕,新妇就该拜见姑舅诸亲,送入洞房了。
关于拜见姑舅一事,其实还是有些尴尬的,因唐大娘子是正室夫人,堂上也是她与李度并肩坐着受礼。虽说对这门亲事并不看好,但毕竟场面上还要周全,哪怕笑得难看了点,总算还笑着。
好在姚氏不自苦,儿子儿媳单独来拜见她,她也高高兴兴的,连连点头直说好,“愿你们永结同心,白头偕老。”
大礼行至这里就差不多了,礼官将红绸绾成的同心结呈上来,新郎和新妇执起两端,被众人簇拥着送进了婚房。这是宾客们期盼多时的